跳至主要内容

《财富的帝国》| 伟萍解读

关于作者

本书作者约翰·戈登,美国经济学家和历史学家。他的祖父和外祖父均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拥有席位,受此影响,约翰·戈登对美国的金融和经济有着直观的感受,也为他的思想和著作打上了精英主义的烙印。从1999年到2005年,他创作了美国经济和金融史三部曲,分别是《伟大的博弈》《资本的冒险》《财富的帝国》,从金融精英的视角,对美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和财富的积累进行了生动地诠释。

关于本书

作为三部曲中的最后一部,《财富的帝国》通过对历史上波澜壮阔的大事件和跌宕起伏的小细节的精心梳理和组织,生动地介绍了从17世纪初欧洲人移民新大陆开始,一直到20世纪末共四个世纪的美国经济史。2015年,罗辑思维独家定制了这本书,并在节目中进行了推荐。这本书对于当下的中国很有借鉴意义,因为与百年前的美国历史相对照,现在的中国也处于类似的财富积累时代。

核心内容

美国的经验告诉我们,一个国家想要有钱,必须有三板斧:第一招叫做建章立制,不管是治理国家、发展商业、还是开展金融活动,都需要各种制度来保驾护航;第二招叫做巧借东风,美国财富积累的东风就是战争,在历史上总共借到了四次战争的东风,经济实力大大增强。第三招叫做商业化创新,美国人的创新很有特色,他们擅长对已有的发明进行改造,也擅长通过优化企业的组织结构和管理方式创新来降低成本,这些创新活动都与商业化密切相关。如果把美国的经济比作一辆行驶的汽车,那么建章立制就是扶好车的方向盘,战争带来的外部机遇就是车辆行驶的快速路,而通过创新来提高生产力,就是在猛踩油门。

一、建章立制

美国的幸运之处在于新大陆上没有贵族、国王这些旧制度的历史包袱,开国元勋们可以像在白纸上作画那样自由发挥,从无到有建立起一套国家制度。不过,自由发挥不等于天马行空,早期来自英国的殖民者们从欧洲大陆带来的自由主义的思想,成为美国建国后建章立制的根本。
不管是最初的《独立宣言》还是后来的成文宪法,都没有把“如何让国家变得更有钱”作为首要问题进行考虑,相反,他们最关心的问题是如何让每个人能够自由地追求属于自己的利益。建国短短二百年后美国就称霸全球,制度的贡献可以总结为两点,一是通过保护个人利益、限制公权力来激励大家去追逐私利,充分发挥了个人的积极性;二是通过对各种权力的规范和监管来引导个人的积极性,使经济活动免受自私做法的拖累。

二、巧借战争东风

对美国而言,无穷的财富是战争的力量源泉,战争也同样是无穷的财富的源泉。美国凭借所经历的四场战争,一跃成为世界首富。独立战争和南北战争让美国得以自立,同时南北战争保护和繁荣了美国的制造业,摆脱了对英国的进口依赖,也因为战争债券的销售带来了证券市场的繁荣。
如果说独立战争和南北战争让美国立足于世界舞台,那么之后的两次世界大战则帮助美国成为了国际经济秩序的领导者。在这两次战争中,美国远离欧洲主战场的地缘政治的优势得到了充分的体现,美国在战争开始时竭力奉行孤立主义,避免卷入争端,而到了战争中后期又加入战争,作为战胜国一方享受胜利的成果。依靠两次世界大战,美国迅速占领了国际贸易市场,并成为国际资金的避风港,制造业和金融业一跃成为世界第一。

三、商业化创新

美国的创新成果数不胜数,从早期的轧棉机、蒸汽船、飞机到之后的电灯、电报、电话,再到个人计算机、信用卡以及互联网,形形色色的创新产品不但提高了人类的生活质量,更颠覆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不过直到现在,很多人对创新的理解还只停留在发明创造新产品这一种情况。其实,根据经济学家熊彼特的定义,创新还包括采用新的生产方法、开辟新市场以及实现新的组织方式。而且在现代社会,光有发明创造是远远不够的,把发明转化成生产力,再转化成利润也是一件很有学问的事情。美国创新活动的最重要特点,就是与商业化密切相关,换句话说,“能赚到钱”才是聪明的美国佬进行发明创造的终极目标。
商业化创新并不要求从零开始进行发明创造,而是对已有发明的商业化改造。不少昂贵的早期发明并没有直接的商业价值,只有把产品的成本降低到普通大众能够支付的程度,才能转化为利润和财富。很多美国人虽然不是技术原创者,但能提出集成方案、开辟市场、实现商业化运营,也都是了不起的创新。
商业化创新也并不都对应有形的发明创造,比如组织创新就是一种无形的智力发明,没有办法申请专利,却成为美国企业提高效率、创造利润的关键。在美国历史上,福特的现代企业模式、爱迪生的工业实验室,都是通过组织创新促进商业繁荣的典型案例。

金句

  1. 如果把美国的经济比作一辆行驶的汽车,那么建章立制就是扶好车的方向盘,战争带来的外部机遇就是车辆行驶的快速路,而通过创新来提高生产力就是在猛踩油门了。
  2. 建国短短二百年后美国就称霸全球,制度的贡献可以总结为两点,一是通过对公权力的限制来发挥个人的积极性;二是通过对各种权力的规范和监管来引导个人的积极性。
  3. 古罗马政治家西塞罗曾经说过,无穷的财富是战争的力量源泉;如果他见证过美国的历史,一定也会感慨,战争也同样是无穷的财富的源泉。
  4. 美国创新活动与商业化密切相关,“能赚到钱”才是聪明的美国佬进行发明创造的终极目标。 撰稿:伟萍脑图:摩西转述:徐惟杰

评论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mac空间拯救

128g的mac空间总是捉肘见襟。怎么清理呢? 首当其冲的是下载文件夹 

鲜花帝国

《鲜花帝国》| 大象公会解读 《鲜花帝国》| 大象公会解读 关于作者 本书作者艾米·斯图尔特是美国人,在加州北部有自己的私人花园。她创作了很多关于自然的书,其中三本还登上了《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分别是《邪恶的虫子》《邪恶的植物》和《鲜花帝国》。她同时也是知名博主,《优雅园艺》杂志的特约编辑。美国国家公共广播电台(NPR)、美国 广播公司(ABC)等媒体都做过她的专题报道。 关于本书 本书是近年来自然博物写作中的范本,资深园 艺编辑兼畅销书作家艾米·斯图尔特代表作之一。通过对鲜花产业的深度调查,作者分别从好的方面、坏的方面和美的方面,为我们揭开鲜花贸易这个美丽又复杂的行业的神秘面纱。 核心内容 现在的全球切花市场每年拥有高达400亿美元的交易额,是全球电影市场票房总量的4倍。从大型农商企业到本地农场,从欧洲到拉美,作者艾米追随育种者、遗传学家、种植者和供应商的脚步,亲眼目睹他们创造、生产和销售花卉。本书建立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探讨了鲜花产业中自然与科技、情感与商业的交汇和融合。 点击查看大图,保存到手机,也可以分享到朋友圈 一、 鲜花销售的三个环节 鲜花产业中有三大重要环节:育种、栽培与售卖,作者选择了不同的地点分别调查鲜花流通中的秘密。 1. 育种 美国人莱斯利·伍德利夫是传统育花人的代表,他会去培育其他人都认为不可行的杂交品种。在他为阳谷花卉农场工作的时候,培育出了花头朝上、硕大艳丽的百合品种,他的合伙人基尔希将这种百合命名为“星象家”,并在70年代中期交给俄勒冈和荷兰的种植者,希望他们大规模种植,看看是否适合作为切花生产。 “星象家”在荷兰大获成功,很快成为荷兰最畅销的东方百合。最终,这种完美的百合花走向了世界,成为大众消费的廉价品种。 2. 栽种 作者采访了加州的太阳谷农场,以了解鲜花行业中的栽培环节。美国的太阳谷农场到处是机器和仓库,看起来像巧克力工厂。农场的自动化程度非常高,鲜花们在温室里过着短暂而养尊处优的生活。大多数情况下,它们甚至不用费心扎根于土壤,盆里主要是切碎的椰丝纤维,害虫被通风孔上的细网拦住,或者被粘虫器和杀虫剂消灭。 然而,太阳谷的荷兰实习生依然评价说,相比荷兰标准,这里的工人操作还相当原始。在荷兰,劳动力成本相当高,而在加州,还是可以使用更多的工人和更少的机器。 3. 售卖 作者追随厄瓜多...

效率软件的同步之道

一起效率软件如果配置好了最好是可以同步的,不然到时丢了还得重新配置,相当麻烦。 keyboard maestor  会在icloud drive形成一个备份文件Keyboard Maestro Macros.kmsync atext  alfred  mweb  better touch tool  snippetlab  尾巴 你好,我是鸭梨山大君~ 欢迎访问~ 鸭梨山大哎 - 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