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秦汉魏晋史探微》| 高新原解读

《秦汉魏晋史探微》| 高新原解读

关于作者

本书作者田余庆先生,曾任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是国务院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成员。田先生在秦汉魏晋南北朝政治史研究方面有极高的学术成就,代表作有《东晋门阀政治》《拓跋史探》《汉魏晋史探微》等。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教授孟宪实曾评价:“田先生治学秦汉魏晋南北朝,是公认最有成绩的历史学家。”
关于本书
本书是田余庆先生自1959年以后的40年间发表的17篇论文的合集,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有《秦汉魏晋南北朝人身依附关系的发展》《曹袁之争与世家大族》《孙吴建国的道路》等。全书内容涉及领域非常广,但是可以发现田先生在为本书挑选这些论文时,是有意识的在选择以秦汉魏晋时期人身依附关系发展问题和豪族问题为课题的文章。
核心内容
豪族与国家争夺人丁和土地,是国家必须要打击的对象。但是国家虽然可以暂时的抑制豪族增长的趋势,却不能完全消灭这股势力。到了后来豪族开始掌握庞大的经济和政治资源,国家则不得不寻求与豪族进行合作。国家与豪族之间关系的发展是一个矛盾而曲折的过程。
点击查看大图,保存到手机,也可以分享到朋友圈

一、豪族问题的产生

西汉自汉武帝之后,随着国家连年对外征战,沉重的赋税使得大量小自耕农破产,他们的土地被大地主兼并,他们自己则成了依附大地主的奴婢。虽然在秦朝以前也有人因为各种原因成为大地主的依附,但是当时这种依附关系并不强,还没有形成严重的社会问题。
汉武帝之后,大地主的势力开始不断壮大,他们开始逐渐有能力吸收更多的依附民,此时的史书上就开始用豪民来称呼这些大地主了。此后,“豪族”“豪民”之类的词在史书上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可见在汉朝,豪族问题已经成了一个影响巨大的社会问题。

二、汉朝的人身依附关系发展

汉朝人身依附关系发展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从汉武帝到汉宣帝时期,这个时期人身依附关系还不是很强,豪族的影响力还很有限,国家可以用徙陵等政策来加以遏制豪族势力的增长。
第二阶段是从西汉末期到东汉光武帝初年,这个时期的豪族已经有足够能力来吸附更多的流民,而且他们已经有了自己的武装力量,国家已经很难对他们采取有效的抑制手段。
第三阶段是光武帝之后的东汉时期,这时的依附民与地主已经不是简单奴役关系了,相反,这些依附民已经融入到了豪强地主的宗族体系内部,豪强地主的经营方式也已经发展成了田庄模式。豪族阶级也因为世代经营变成了世家大族,他们已经可以主导州郡的行政运作。
两汉时期,随着人身依附关系的增强,政府对豪族的控制力是逐渐下降的,政府虽然可以用行政手段来抑制豪族势力增长的势头,但是却不能改变豪族势力增长的现实。

三、曹魏政权建立过程中,对世家大族政策的转变

曹操起初采取的是与世家大族对抗的政策,兖州之战与官渡之战都是他与世家大族之间爆发的战争。但是曹操在与世家大族对抗的同时,又不得不去借助世家大族的力量。他“奉天子以令不臣”就是要吸引世家大族进入自己的阵营。而曹操晚年为了封王,他的儿子曹丕为了称帝,都必须要得到世家大族的支持,也因此,曹操晚年之后,曹魏政权的执政方针就开始向这些世家大族的政治诉求靠拢。
四、孙吴政权的江东本土化
孙策在入主江东时,因为屠杀江东的世家大族使得孙吴政权在当地很难得到支持。所以孙权继位后大量启用北方流亡士人,但是这也使得日后孙吴政权的发展陷入了瓶颈,尤其是上游军事统帅在集团内部已经很难找到合适人选的情况下,就不得不从江东士族中选拔人才。
但是江东士人是不情愿和孙权合作的,而陆逊的出现正好为孙权打开了与江东大族合作的突破口:陆逊既有江东大族的背景,又不像其他出身大族的士人那样桀骜不驯,再加上陆逊本人又是一个将帅之才,这也就给了孙吴政权江东化提供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此后丞相的位置又经过孙邵的过渡交到了江东士人顾雍的手中。陆家、顾家在孙吴政权出将入相,东吴政权的江东本地化也就水到渠成了。完成了政权江东化,孙吴的根基才算真正稳固。

金句

  1. 两汉时期,随着人身依附关系的增强,政府对豪族的控制力是逐渐下降的,政府虽然可以用行政手段来抑制豪族势力增长的势头,但是却不能改变豪族势力增强的现实。
  2. 世家大族在汉朝已经经历了400年的发展,这400年积累的影响力,不是曹操一个人能对抗的。当曹魏政权在政治上要迈出最后一步时,就不得不承认世家大族在当时的社会地位,所以田余庆先生在书中感叹到:“不是曹操创造了历史,而是历史创造了曹操”。
  3. 三国之中,孙权称帝最晚,正因为孙权在做内部力量的调整,只有江东本土化完成,孙吴政权的根基才算真正稳固。 撰稿:高新原脑图:摩西转述:于浩

评论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mac空间拯救

128g的mac空间总是捉肘见襟。怎么清理呢? 首当其冲的是下载文件夹 

鲜花帝国

《鲜花帝国》| 大象公会解读 《鲜花帝国》| 大象公会解读 关于作者 本书作者艾米·斯图尔特是美国人,在加州北部有自己的私人花园。她创作了很多关于自然的书,其中三本还登上了《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分别是《邪恶的虫子》《邪恶的植物》和《鲜花帝国》。她同时也是知名博主,《优雅园艺》杂志的特约编辑。美国国家公共广播电台(NPR)、美国 广播公司(ABC)等媒体都做过她的专题报道。 关于本书 本书是近年来自然博物写作中的范本,资深园 艺编辑兼畅销书作家艾米·斯图尔特代表作之一。通过对鲜花产业的深度调查,作者分别从好的方面、坏的方面和美的方面,为我们揭开鲜花贸易这个美丽又复杂的行业的神秘面纱。 核心内容 现在的全球切花市场每年拥有高达400亿美元的交易额,是全球电影市场票房总量的4倍。从大型农商企业到本地农场,从欧洲到拉美,作者艾米追随育种者、遗传学家、种植者和供应商的脚步,亲眼目睹他们创造、生产和销售花卉。本书建立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探讨了鲜花产业中自然与科技、情感与商业的交汇和融合。 点击查看大图,保存到手机,也可以分享到朋友圈 一、 鲜花销售的三个环节 鲜花产业中有三大重要环节:育种、栽培与售卖,作者选择了不同的地点分别调查鲜花流通中的秘密。 1. 育种 美国人莱斯利·伍德利夫是传统育花人的代表,他会去培育其他人都认为不可行的杂交品种。在他为阳谷花卉农场工作的时候,培育出了花头朝上、硕大艳丽的百合品种,他的合伙人基尔希将这种百合命名为“星象家”,并在70年代中期交给俄勒冈和荷兰的种植者,希望他们大规模种植,看看是否适合作为切花生产。 “星象家”在荷兰大获成功,很快成为荷兰最畅销的东方百合。最终,这种完美的百合花走向了世界,成为大众消费的廉价品种。 2. 栽种 作者采访了加州的太阳谷农场,以了解鲜花行业中的栽培环节。美国的太阳谷农场到处是机器和仓库,看起来像巧克力工厂。农场的自动化程度非常高,鲜花们在温室里过着短暂而养尊处优的生活。大多数情况下,它们甚至不用费心扎根于土壤,盆里主要是切碎的椰丝纤维,害虫被通风孔上的细网拦住,或者被粘虫器和杀虫剂消灭。 然而,太阳谷的荷兰实习生依然评价说,相比荷兰标准,这里的工人操作还相当原始。在荷兰,劳动力成本相当高,而在加州,还是可以使用更多的工人和更少的机器。 3. 售卖 作者追随厄瓜多...

《议程设置》| 董晨宇解读

我们应该用更加谨慎、批判的眼光来看待媒体与新闻。 核心内容 本书的思想核心是,因为现实的复杂性程度太高,人们的思维能力又非常有限,所以就不得不求助大众媒体获取信息。大众媒体对一个问题的报道量越大,就越容易被公众认为是当前最重要的问题。这样一来,大众媒体就可以通过精心挑选报道的内容,来影响人们的认知、态度和行为。 点击查看大图,保存到手机,也可以分享到朋友圈 一、关于议程设置理论 在这本书里,最为核心的思想是1972年提出的“议程设置理论”。议程设置理论认为,大众媒体报道了什么,人们就关注什么,媒体对一个话题的报道量越大,就越容易被人们认为是当前最重要的问题。 在那之前,传播学者普遍认为,大众媒体对舆论的影响力非常有限。议程设置理论颠覆了这一认知,它认为大众媒体可以通过精心挑选报道的内容,来操控我们对现实的感知。例如研究者发现,在越南战争中,当美军向越南派兵减少的时候,媒体的报道却在增加,当派军增加的时候,报道却在减少。媒体的报道和现实情况正好相反。但是,公众对于越南战争重要性的评价,却紧紧跟随着媒体报道的数量。也就是说,并不是现实在影响公众的判断,而是媒体创造的现实,真真切切地左右着舆论。 二、与世界的复杂性相比,人类的思维能力非常有限 作者认为我们生活的环境是如此迂回复杂,只能依靠媒体帮我们清理线索。这也是议程设置理论能够发挥作用的原因。 对于人们来讲,了解周围的环境是一项基本的安全需要。不过,在现代世界中,与人们所处环境的复杂性相比,人们的思维能力实在是非常有限的。因此,人们在做判断时,就不可能考虑得面面俱到,只能通过脑海中最先想到的记忆碎片来进行思考。决定哪些碎片在我们脑海中最先闪光的,正是大众媒体。大众媒体在人与现实环境中间,就像一个搬运工,现实环境发生了什么重要的事情,它就挑选一些记录下来,然后转交给我们。这时,大众媒体对一个问题的报道量越大,在我们的记忆中就变得越重要,我们在思考问题的时候,也就越容易首先想到这件事。这就是议程设置理论能够发挥作用的原因。 三、关于铺垫效果 麦库姆斯认为,大众媒体可以引导人们想什么问题。美国学者艾英戈则认为,不仅如此,大众媒体还能引导人们怎么想这些问题。 在对美国总统大选的研究中,艾英戈发现,美国人在评价一位总统候选人时,往往会凭借自己的第一感觉,也就是他们脑海中最重要的政治话题。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