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梳毛、八卦及语言的进化》| 砚尘解读

《梳毛、八卦及语言的进化》| 砚尘解读

关于作者

罗宾·邓巴是著名的进化心理学家,出版过多本畅销且长销的著作。他的研究非常超前,“邓巴数字”是他最有名的理论,提出至今已有二十余年,仍被许多学者、作者广泛引用。一些互联网公司,尤其是在线社交网站,甚至会参考邓巴数字来制定社区规则。

关于本书

本书从社交的角度探讨了语言的进化。作者认为,人类发展语言的目的跟动物梳毛一样,都是一种社交方式。动物通过梳毛来相互结盟、分辨敌我,更好地适应复杂的生活环境,而人类则通过运用语言来社交,具体来说就是聊聊八卦,增进感情。
核心内容
语言的进化是为了聊八卦,通过聊八卦来建立社会关系,共同应对复杂的生活环境。不过,社交圈的规模并不能无限扩大,邓巴数字给我们提供了参考。核心内容分为三部分:一、梳毛、八卦和语言进化三者的内在联系;二、现代人的社交关系和祖先的异同;三、书中理论对实际生活的启发。
点击查看大图,保存到手机,也可以分享到朋友圈

一、梳毛、八卦和语言进化三者的内在联系

  1. 动物也有社交 科学家认为,灵长类动物的行为模式跟人类的祖先很接近,因此,想要研究语言出现之前的人类如何社交,不妨先观察动物如何社交。灵长类动物喜欢群居生活,在危机四伏的野外共同抵御捕食者,更好地生存,但与此同时,群体成员之间也有了摩擦和不便,因此,它们需要相互结盟。
  2. 梳毛是动物的社交方式 动物通过互相梳毛来结盟,它们的梳毛搭档也非常给力。非洲有一种雄狒狒,每当配偶离自己太远了,或者跟别的雄性离得太近了,它就担心妻子出轨,会大声喘气警告妻子,甚至想要去教训妻子,而妻子的梳毛搭档们这时就会替它撑腰,瞪着雄狒狒,吼回去。 梳毛搭档很重要,因为梳毛的时候,几乎是把性命交到搭档手上了。被梳毛太享受,有时会睡着,如果这时来了只老虎,得靠梳毛搭档的提醒。而且,梳毛活动往往要持续好几个小时,是一笔不小的投入,每只狒狒都得想清楚自己要加入哪个联盟,无暇脚踏两条船,所以梳毛也是很好的表忠心的方式。
  3. 人类为何发展语言 随着环境的变化、活动的范围扩大、群体的规模变大,群体内的冲突也增加了,人类需要结成更大的社交圈,这时候梳毛的效率显得太低下,语言的进化就是一种对策,它是廉价的梳毛方式。
  4. 如何用语言来“梳毛” 要用语言来“梳毛”,具体来说就是聊八卦。通过聊八卦,我们可以迅速地了解别人、宣传自己,在更大的社交圈子里更好地生存。 研究发现,在年轻男女的对话中,女性通常用三分之二的时间去八卦别人的社交活动,只用三分之一的时间聊自己,而男性刚好相反。作者认为,这是由于男女的社会分工不同造成的:女性更需要发展社交网络,因为在抚养子女的时候经常需要有人帮忙;男性要面临更多的竞争,所以要多给自己打广告。 ## 二、现代人的社交关系和祖先的异同
  5. 有了语言之后,人类的群体规模扩大了 作为一种社交方式,聊八卦的效率远远高于梳毛,所以人类的群体规模要大于梳毛社交的动物,也大于语言出现之前的祖先。原先要花两个小时的梳毛活动,现在只要动动嘴皮子聊会儿天;原先一次只能给一个小伙伴梳毛,现在可以扎堆群聊了,这样就可以拉拢更多的自己人。因此,在灵长类动物里,群体规模最大的黑猩猩平均是55只,人类的群体规模可以达到邓巴数字说的150人,是黑猩猩的3倍。
  6. 有了语言之后,人类的群体规模不再变化 虽然语言出现之后的几十万年里,语言本身在不断变化,但人类的群体规模并没有继续扩大。事实上,群体规模并不是越大越好,一个人能够维持的社交关系在150人左右,也就是邓巴数字。原始人的社交圈跟互联网时代的朋友圈也差不多大,都在150人左右。
  7. 邓巴数字如何得出 科学家认为,大脑扣除正常的生理需求后,剩余的运算能力跟智力挂钩。其中,负责思考的区域是新皮层。而灵长类动物的新皮层面积明显大于其他动物,意味着灵长类动物的思考能力比较强。作者的解释是,新皮层面积跟群体规模成正比,群体越大,社会复杂程度越高,需要更高的智力。如果将灵长类动物的新皮层面积和群体规模制成图表,就可根据人类大脑的新皮层面积计算出对应的群体规模。 【案例】 在一个5个人的群体里,一个人要搞定跟另外4个人的关系,那就还得知道其他成员两两之间的关系,这一共是10组关系。而在20人的群体中,虽然规模是原来的5倍,但成员两两之间有190组关系,翻了将近20倍,社会复杂程度显著增加。
  8. 邓巴数字的验证 150人的群体最能体现人多的优势,我们也刚好应付得来群体里面的人际关系。 【案例】 军队里最小的作战单位是一个连,一个连的具体人数在各个国家、各个时期都不同。在17世纪早期的瑞典,一个连是106人,这在邓巴数字的误差范围内。随着武器升级、军队功能增加,二战后,各个国家都把一个连的人数控制在170人上下,这就更加接近邓巴数字了。这是因为,人再多成员之间会失去信任感。 ## 三、书中理论对实际生活的启发
  9. 邓巴数字的启发 邓巴数字可以给我们提个醒:当群体规模大于150人的时候,传统的社交方式可能行不通了。 【案例】 日常生活中的闲聊往往在三四个人之间展开,人多了,对话就变得不稳定,可能有两个人同时在说话,可能有人插不上话,可能有人距离太远了,听不清别人在说什么。总之,聊不了多久,一堆人又会自由组合,分散成3到4个人的聊天组。这个案例也说明,在4人小组中,一个人在同时给3位听众“梳毛”,而动物梳毛是一对一,也就是说投入同样的精力,人类互动的人数是动物的3倍,这已经是非常有效的了。所以,当群体的规模超过150人时,就应该调整组织结构了。
  10. 聊八卦也能创造价值 在职场上,聊八卦有助于我们谈成生意。 【案例】 电视剧里的常见到这样的桥段:两个人在高尔夫球场上签合同。因为履行合同要承担风险,签字之前,我们会考虑对方是否诚信、能否履约,而一起打球时的闲聊就像梳毛一样,可以帮助我们下判断,决定要不要结盟。 生活中,我们容易忽略聊八卦的隐形好处,它一直在帮助我们积极地应对难题。 【案例】 一家公司搬了新的办公室,还是同样的人员、同样的流程,活儿却干不好了。原来,新的办公室取消了咖啡间。实际上,以前在咖啡间里看似无用的闲聊,是团队成员之间必不可少的“梳毛”。就好比我抱怨了一句,某某问题解决不了,你恰巧碰到过类似的问题,就能帮我解决掉。或者说,你搞不定的客户刚好跟我是校友,我可以去帮你攀交情。哪怕真的没有人能帮上忙,被人安慰几句、相互加油打气也是好的。 ## 金句
  11. 我们以为自己在乎的是工作和学习,大脑却替我们记得,社交才能让我们生活得更好。作为一种高效的社交工具,聊八卦才是语言进化的目的。
  12. 尽管我们的梳毛工具比动物、比祖先要发达,但是社交圈的规模不能够、也不应该无限地扩大。150人的邓巴数字是由人类的大脑决定的,维持150人的社交关系,既不会让我们感觉太费劲,又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人多力量大的优势。
  13. 邓巴数字可以帮助我们估计群体规模,判断何时应该做出调整。而聊八卦更是我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能帮我们维持人际关系,也能创造价值,让我们作为社会的一份子不觉得寂寞。
  14. 我们天生喜爱社交,也爱聊八卦,而八卦又反过来推动社会的发展,这样建立起来的社会是很有人情味的。 撰稿:砚尘脑图:摩西转述:成亚

评论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mac空间拯救

128g的mac空间总是捉肘见襟。怎么清理呢? 首当其冲的是下载文件夹 

鲜花帝国

《鲜花帝国》| 大象公会解读 《鲜花帝国》| 大象公会解读 关于作者 本书作者艾米·斯图尔特是美国人,在加州北部有自己的私人花园。她创作了很多关于自然的书,其中三本还登上了《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分别是《邪恶的虫子》《邪恶的植物》和《鲜花帝国》。她同时也是知名博主,《优雅园艺》杂志的特约编辑。美国国家公共广播电台(NPR)、美国 广播公司(ABC)等媒体都做过她的专题报道。 关于本书 本书是近年来自然博物写作中的范本,资深园 艺编辑兼畅销书作家艾米·斯图尔特代表作之一。通过对鲜花产业的深度调查,作者分别从好的方面、坏的方面和美的方面,为我们揭开鲜花贸易这个美丽又复杂的行业的神秘面纱。 核心内容 现在的全球切花市场每年拥有高达400亿美元的交易额,是全球电影市场票房总量的4倍。从大型农商企业到本地农场,从欧洲到拉美,作者艾米追随育种者、遗传学家、种植者和供应商的脚步,亲眼目睹他们创造、生产和销售花卉。本书建立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探讨了鲜花产业中自然与科技、情感与商业的交汇和融合。 点击查看大图,保存到手机,也可以分享到朋友圈 一、 鲜花销售的三个环节 鲜花产业中有三大重要环节:育种、栽培与售卖,作者选择了不同的地点分别调查鲜花流通中的秘密。 1. 育种 美国人莱斯利·伍德利夫是传统育花人的代表,他会去培育其他人都认为不可行的杂交品种。在他为阳谷花卉农场工作的时候,培育出了花头朝上、硕大艳丽的百合品种,他的合伙人基尔希将这种百合命名为“星象家”,并在70年代中期交给俄勒冈和荷兰的种植者,希望他们大规模种植,看看是否适合作为切花生产。 “星象家”在荷兰大获成功,很快成为荷兰最畅销的东方百合。最终,这种完美的百合花走向了世界,成为大众消费的廉价品种。 2. 栽种 作者采访了加州的太阳谷农场,以了解鲜花行业中的栽培环节。美国的太阳谷农场到处是机器和仓库,看起来像巧克力工厂。农场的自动化程度非常高,鲜花们在温室里过着短暂而养尊处优的生活。大多数情况下,它们甚至不用费心扎根于土壤,盆里主要是切碎的椰丝纤维,害虫被通风孔上的细网拦住,或者被粘虫器和杀虫剂消灭。 然而,太阳谷的荷兰实习生依然评价说,相比荷兰标准,这里的工人操作还相当原始。在荷兰,劳动力成本相当高,而在加州,还是可以使用更多的工人和更少的机器。 3. 售卖 作者追随厄瓜多...

《议程设置》| 董晨宇解读

我们应该用更加谨慎、批判的眼光来看待媒体与新闻。 核心内容 本书的思想核心是,因为现实的复杂性程度太高,人们的思维能力又非常有限,所以就不得不求助大众媒体获取信息。大众媒体对一个问题的报道量越大,就越容易被公众认为是当前最重要的问题。这样一来,大众媒体就可以通过精心挑选报道的内容,来影响人们的认知、态度和行为。 点击查看大图,保存到手机,也可以分享到朋友圈 一、关于议程设置理论 在这本书里,最为核心的思想是1972年提出的“议程设置理论”。议程设置理论认为,大众媒体报道了什么,人们就关注什么,媒体对一个话题的报道量越大,就越容易被人们认为是当前最重要的问题。 在那之前,传播学者普遍认为,大众媒体对舆论的影响力非常有限。议程设置理论颠覆了这一认知,它认为大众媒体可以通过精心挑选报道的内容,来操控我们对现实的感知。例如研究者发现,在越南战争中,当美军向越南派兵减少的时候,媒体的报道却在增加,当派军增加的时候,报道却在减少。媒体的报道和现实情况正好相反。但是,公众对于越南战争重要性的评价,却紧紧跟随着媒体报道的数量。也就是说,并不是现实在影响公众的判断,而是媒体创造的现实,真真切切地左右着舆论。 二、与世界的复杂性相比,人类的思维能力非常有限 作者认为我们生活的环境是如此迂回复杂,只能依靠媒体帮我们清理线索。这也是议程设置理论能够发挥作用的原因。 对于人们来讲,了解周围的环境是一项基本的安全需要。不过,在现代世界中,与人们所处环境的复杂性相比,人们的思维能力实在是非常有限的。因此,人们在做判断时,就不可能考虑得面面俱到,只能通过脑海中最先想到的记忆碎片来进行思考。决定哪些碎片在我们脑海中最先闪光的,正是大众媒体。大众媒体在人与现实环境中间,就像一个搬运工,现实环境发生了什么重要的事情,它就挑选一些记录下来,然后转交给我们。这时,大众媒体对一个问题的报道量越大,在我们的记忆中就变得越重要,我们在思考问题的时候,也就越容易首先想到这件事。这就是议程设置理论能够发挥作用的原因。 三、关于铺垫效果 麦库姆斯认为,大众媒体可以引导人们想什么问题。美国学者艾英戈则认为,不仅如此,大众媒体还能引导人们怎么想这些问题。 在对美国总统大选的研究中,艾英戈发现,美国人在评价一位总统候选人时,往往会凭借自己的第一感觉,也就是他们脑海中最重要的政治话题。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