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甲午海战》| 风君解读

《甲午海战》| 风君解读

关于作者

陈悦,国内著名的军事史专家,出版过多本中国海军史和甲午战争史学著作,并担任过多部相关影视题材作品的顾问,还曾参与定远舰的复制工作。可以说是甲午战争史领域的权威人物。他的研究特点,是倡导在军事史研究中引入技术史和社会史作为支撑,特别重视从军事技战术角度对历史事件进行分析。
关于本书
为了写作本书,作者曾赴日本采集大量第一手史料,结合自身海军史的研究基础,用大量详尽扎实的数据,还原了战争过程中的众多细节,这也是本书的最大特点。本书通过大量资料和数据的解读,从技战术层面对当时海战场景进行尽可能还原,再现了中日双方的实际军事力量对比和战术运用。
核心内容
以一种注重细节呈现的方式,全景重现120多年前发生在黄海的的那场惊心动魄的大海战,深刻揭示了北洋水师惨败的真相。两国海军的对决,也是中日两国国运的对决,其背后是诸多综合因素的共同作用。
点击查看大图,保存到手机,也可以分享到朋友圈

一、 战前中日海军实力的对比

北洋水师1888年正式建军的时候,也号称亚洲第一,世界第八。而且舰队中有定远和镇远这两艘当时号称全球一等铁甲舰。相比之下,同时期日本最大的战舰仅有定远号的一半,舰队总吨位也落后中国。可以说,北洋水师成立之初,确实在规模上超过日本舰队。但也正是落后中国海军的现实,刺激了日本奋起直追,疯狂扩充军备。而中国方面,从1888年到1895年这段时间里,北洋舰队在初具规模后竟然停止了发展,没有增加一艘舰船。此消彼长之下,双方原本的差距被迅速拉平。而且,日本军舰购买的时间比较晚,舰龄更短、航速更快、火炮射速也更快。到甲午战争爆发前,日本海军不但总吨位已经超越了北洋水师,实力上也是后来居上,取代了后者亚洲第一的位置。而且除了舰队规模,在后勤保障和武器装备方面,北洋水师也已经全面落后。亚洲第一的荣光,已经是明日黄花。

二、 李鸿章为何不主张对日开战

因为,对于北洋水师的外强中干,北洋大臣李鸿章其实是心知肚明。所以,当朝鲜局势动荡引发中日两国关系紧张时,他始终采取带有妥协性质的防守态势,希望通过外交途径解决。至于北洋水师的作用,用他自己的话来讲,也就是作猛虎在山之势,起到一定战略上的威慑,吓吓人就可以了。可是,当时已经赌上国运的日本,并未被此吓倒。对一直属于清朝势力范围之内的朝鲜,日本早就虎视眈眈。1894年,朝鲜爆发东学党起义,日本以此为借口,悍然出兵,对清朝步步进逼。李鸿章的外交努力全部落空,只能派兵入朝增援。结果丰岛海战中,日本主动出击,击沉中方运兵船高升号,全面挑起战争。一个多月后,日军分四路进攻平壤,清军只坚守一日就无法支撑,连夜撤出,一直溃逃到鸭绿江边。朝鲜全境就此落入日本手中。可就是在这种双方全面交战的情况下,李鸿章也还是不想搞什么海军主力决战。黄海大东沟海战,其实一开始也不是今天很多人认为的大决战,而是为了陆军运送增援朝鲜的军队进行的护航。而日本舰队也只是想再次偷袭,谁知双方主力不期而遇。到了这个时候,中方就算不想上那也得硬着头皮上了。双方就在这种狭路相逢的情况下,在黄海大东沟海面展开了一场惨烈的厮杀。

三、 战场形势是势均力敌还是一边倒

从最终战果来看,当时参战的北洋水师舰船为12艘,日本联合舰队12艘,数量相当。经历5个多小时鏖战后,中方被击沉4艘,重伤4艘,而日方重伤4艘,但无一艘沉没。从这个数字来看,似乎日本舰队占据了一边倒的优势。但实际形势并非如此悬殊。虽然战前北洋水师在战力上已处于劣势,但在战斗中还是体现了顽强的精神和士气。并非一些研究者所说的士气低落,缺乏训练。在战斗中,中方也曾一度有多次击沉日本军舰的机会,只可惜因为武器方面的劣势,比如弹药多为实心弹造成杀伤力不足,以及一些运气因素,比如近在咫尺的鱼雷从敌舰下方穿过等,最终未能成功。

四、黄海海战后又发生了哪些战斗

这场海战以后,还有一系列的战事。海战的胜利,大大刺激了日军的野心,而北洋水师的舰船沉的沉,伤的伤,已经无力争夺制海权。所以之后的战场,主要就是双方的陆军较量。只可惜,如果说海战虽然输了,但还有势均力敌拼上一场的机会,那么在已经完成近代化改造的日本陆军面前,还是老式编制的清军可以说是兵败如山倒,一溃千里。当年10月24日,日军渡过鸭绿江,进入中国国土,而鸭绿江边的中国守军未战先逃,让日军兵不血刃连下两城。同日,第二军在联合舰队掩护下在辽东半岛花园口登陆,随即杀向金州。中国守军不堪一击,日军迅速攻陷此城。很快大连湾也被攻占。随后不到一周时间,旅顺陷落。连获胜利的日方,最终决定登陆威海,彻底消灭北洋舰队。1895年1月20日,日军在荣成湾登陆,攻占了威海南帮所有炮台,随后占据威海卫城。当晚,北帮炮台守军溃散。只留下北洋舰队困守孤岛。
五、 北洋水师结局如何
北洋水师退守威海港刘公岛时,主力舰镇远在驶入威海港时触礁搁浅,已经失去航行能力。镇远舰管带林泰曾因自责而忧愤自杀。2月5日晚,日军鱼雷艇偷袭威海港,定远号又中雷受伤搁浅。北洋水师的两大支柱,先后崩塌。之后几天,其余数舰也先后在偷袭和战斗中被击沉,至此,北洋水师已是山穷水尽,而陆路援军却始终不见消息。在此情况下,提督丁汝昌只好下令将受伤搁浅的定远镇远炸毁,以免资敌。就在定远号炸毁后,管带刘步蟾当晚吞鸦片自尽。此时,威海港人心溃散。11日晚,万念俱灰之下,丁汝昌自杀,同晚,护军张文宣和镇远号继任管带杨用霖也先后自杀殉国。一代海军英才,近乎全灭。次日,道台牛昶昞等人借丁汝昌之名向日方递交投降书,至此,中国历史上第一支近代海军舰队,曾经叱咤风云,被誉为亚洲第一的北洋水师,最终全军覆没,只留给后人无尽的叹息。

金句

  1. 当时的日本,经历明治维新后,早已不甘屈居于中国之下,而他们也意识到,要成就自己亚洲强国的目标,那么中国就是必须打败的对手。在这股全民上下一心的狠劲支撑下,日本海军规模迅速扩大。
  2. 在大东沟海战爆发前,北洋舰队上空弥漫着劣质煤燃烧产生的黑烟,结果被日本瞭望兵发现,才率先暴露了位置,使得日本海军比中国军舰整整早了一个小时发现对方。
  3. 这种战术被称为“乱战”,就是先采用整体编队接近敌舰后,再分散成战术分队,多点突破敌方舰队,进行混战,以求乱中取胜。
  4. 身受重伤的致远号,竟掉转航向,加速撞向日本舰队第一游击队的吉野号等舰。令人扼腕的是,在即将逼近第一游击队的那一刻,致远舰舰体中部发生爆炸,随后迅速下沉。管带邓世昌拒绝救援,与爱舰一同沉入海中。 撰稿:风君脑图:刘艳转述:李璐

评论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mac空间拯救

128g的mac空间总是捉肘见襟。怎么清理呢? 首当其冲的是下载文件夹 

鲜花帝国

《鲜花帝国》| 大象公会解读 《鲜花帝国》| 大象公会解读 关于作者 本书作者艾米·斯图尔特是美国人,在加州北部有自己的私人花园。她创作了很多关于自然的书,其中三本还登上了《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分别是《邪恶的虫子》《邪恶的植物》和《鲜花帝国》。她同时也是知名博主,《优雅园艺》杂志的特约编辑。美国国家公共广播电台(NPR)、美国 广播公司(ABC)等媒体都做过她的专题报道。 关于本书 本书是近年来自然博物写作中的范本,资深园 艺编辑兼畅销书作家艾米·斯图尔特代表作之一。通过对鲜花产业的深度调查,作者分别从好的方面、坏的方面和美的方面,为我们揭开鲜花贸易这个美丽又复杂的行业的神秘面纱。 核心内容 现在的全球切花市场每年拥有高达400亿美元的交易额,是全球电影市场票房总量的4倍。从大型农商企业到本地农场,从欧洲到拉美,作者艾米追随育种者、遗传学家、种植者和供应商的脚步,亲眼目睹他们创造、生产和销售花卉。本书建立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探讨了鲜花产业中自然与科技、情感与商业的交汇和融合。 点击查看大图,保存到手机,也可以分享到朋友圈 一、 鲜花销售的三个环节 鲜花产业中有三大重要环节:育种、栽培与售卖,作者选择了不同的地点分别调查鲜花流通中的秘密。 1. 育种 美国人莱斯利·伍德利夫是传统育花人的代表,他会去培育其他人都认为不可行的杂交品种。在他为阳谷花卉农场工作的时候,培育出了花头朝上、硕大艳丽的百合品种,他的合伙人基尔希将这种百合命名为“星象家”,并在70年代中期交给俄勒冈和荷兰的种植者,希望他们大规模种植,看看是否适合作为切花生产。 “星象家”在荷兰大获成功,很快成为荷兰最畅销的东方百合。最终,这种完美的百合花走向了世界,成为大众消费的廉价品种。 2. 栽种 作者采访了加州的太阳谷农场,以了解鲜花行业中的栽培环节。美国的太阳谷农场到处是机器和仓库,看起来像巧克力工厂。农场的自动化程度非常高,鲜花们在温室里过着短暂而养尊处优的生活。大多数情况下,它们甚至不用费心扎根于土壤,盆里主要是切碎的椰丝纤维,害虫被通风孔上的细网拦住,或者被粘虫器和杀虫剂消灭。 然而,太阳谷的荷兰实习生依然评价说,相比荷兰标准,这里的工人操作还相当原始。在荷兰,劳动力成本相当高,而在加州,还是可以使用更多的工人和更少的机器。 3. 售卖 作者追随厄瓜多...

《议程设置》| 董晨宇解读

我们应该用更加谨慎、批判的眼光来看待媒体与新闻。 核心内容 本书的思想核心是,因为现实的复杂性程度太高,人们的思维能力又非常有限,所以就不得不求助大众媒体获取信息。大众媒体对一个问题的报道量越大,就越容易被公众认为是当前最重要的问题。这样一来,大众媒体就可以通过精心挑选报道的内容,来影响人们的认知、态度和行为。 点击查看大图,保存到手机,也可以分享到朋友圈 一、关于议程设置理论 在这本书里,最为核心的思想是1972年提出的“议程设置理论”。议程设置理论认为,大众媒体报道了什么,人们就关注什么,媒体对一个话题的报道量越大,就越容易被人们认为是当前最重要的问题。 在那之前,传播学者普遍认为,大众媒体对舆论的影响力非常有限。议程设置理论颠覆了这一认知,它认为大众媒体可以通过精心挑选报道的内容,来操控我们对现实的感知。例如研究者发现,在越南战争中,当美军向越南派兵减少的时候,媒体的报道却在增加,当派军增加的时候,报道却在减少。媒体的报道和现实情况正好相反。但是,公众对于越南战争重要性的评价,却紧紧跟随着媒体报道的数量。也就是说,并不是现实在影响公众的判断,而是媒体创造的现实,真真切切地左右着舆论。 二、与世界的复杂性相比,人类的思维能力非常有限 作者认为我们生活的环境是如此迂回复杂,只能依靠媒体帮我们清理线索。这也是议程设置理论能够发挥作用的原因。 对于人们来讲,了解周围的环境是一项基本的安全需要。不过,在现代世界中,与人们所处环境的复杂性相比,人们的思维能力实在是非常有限的。因此,人们在做判断时,就不可能考虑得面面俱到,只能通过脑海中最先想到的记忆碎片来进行思考。决定哪些碎片在我们脑海中最先闪光的,正是大众媒体。大众媒体在人与现实环境中间,就像一个搬运工,现实环境发生了什么重要的事情,它就挑选一些记录下来,然后转交给我们。这时,大众媒体对一个问题的报道量越大,在我们的记忆中就变得越重要,我们在思考问题的时候,也就越容易首先想到这件事。这就是议程设置理论能够发挥作用的原因。 三、关于铺垫效果 麦库姆斯认为,大众媒体可以引导人们想什么问题。美国学者艾英戈则认为,不仅如此,大众媒体还能引导人们怎么想这些问题。 在对美国总统大选的研究中,艾英戈发现,美国人在评价一位总统候选人时,往往会凭借自己的第一感觉,也就是他们脑海中最重要的政治话题。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