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不做无效的营销》| 良舟解读

《不做无效的营销》| 良舟解读

关于作者

王泽蕴,奥美公关数据分析总监、奥美公关数据部的负责人、果壳产品“在行”数据类百单咨询师、人群画像 3C 九宫格模型和商业目标数据解构模型研发者;从事营销工作11年、服务品牌超过50家、拥有非常丰富的数据营销经验,曾经在奥美、长江商学院等机构推出多场数据营销培训课。

关于本书

《不做无效的营销》是一本介绍数据营销的入门图书,贴近大数据时代下的营销现状,实操性更强,没有玄虚的秘籍,只有实话实说的干货。在本书里,王泽蕴将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带你了解大数据,了解大数据如何帮助人们做出更好的商业决策,更重要的是,这本书会让你深刻体会到"用正确的方法做正确的事"的重要性。

核心内容

数据化思维方式,注定成为营销人员在大数据时代下必备的能力。数据营销的价值并不在数据本身,而是在于人们利用数据指导营销工作。利用数据找准营销点,策划出“花钱少,效果大”的营销活动,追踪营销效果,最终为销售负责,这才是数据营销的意义所在。
点击查看大图,保存到手机,也可以分享到朋友圈

一、正确认识大数据

什么是大数据?简单来说,大数据就是海量资料,这些资料多到无法在合理时间内,用人脑甚至主流的软件工具进行处理,整理成对企业有用的资讯。
说起大数据,似乎每个人都能说出一些皮毛,但真正能讲出门道的人却少得可怜。人们常常会陷入滥用大数据、过度神化大数据、徒知其表这三大怪圈。
废话数据和骗子数据是滥用大数据的表现形式,经常出现在广告宣传中。由于大数据分析是对海量数据的挖掘与分析,不少人会神化大数据,认为大数据分析出来的结果就是正确的,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大数据的分析与预测也会有出错的时候。此外,大家都爱谈大数据,但真正了解并懂得运用大数据的人却很少。
对于大数据而言,人们虽然发现并认可了它的价值,但它并不是无所不能的灵药,需要我们理性、客观对待。作者认为数据是死的,只有通过人类正确完整地解读,它才有意义。

二、正确认识数据营销

数据营销是一个新鲜概念,看起来非常高大上,甚至有些高深莫测。不过,本书作者用多年从业经验告诉我们,数据营销并不神秘,它时常出现在我们身边,虽然从事数据营销工作并不轻松,但很有意思。
数据营销是数据与营销相互碰撞所带来的新型营销方式。不过,数据营销不等同于大数据,而是站在大数据的肩膀上一种营销模式。换句来说,数据营销是在大数据发展的基础上,逐渐兴起和成熟起来的一种市场营销推广手段。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天气渐凉,你想买在淘宝上买一条黑色打底裤,但价格最好不超过100元。于是,你输入“黑色打底裤”等关键词,选好价格区间。淘宝将按照你的要求、打底裤的销量、评价、店铺的信誉程度,以及你过去购物喜好等,从前往后依次筛选出符合条件的裤子。这就是大数据在日常生活的应用。而对于商家来说,他们要做的是基于这些数据,优化自己的产品信息,比如添加消费者常用的“黑色”“打底裤”“加厚”“显瘦”等关键字眼,针对性投放广告,让自己的产品快速呈现在消费者面前,增加消费者的购买欲望,这就是数据营销。
作者认为需要客观理性对待数据营销。在数据的助力下,营销工作确实会变得更加靠谱、客观,人们不再单纯地凭感觉办事,但是,我们也得明白,再强大的数据分析师也难以将所有因素考虑进去,准确预测结果,所以,数据营销并不等同于百战百胜的营销方式。

三、数据让营销变得更精准有效

在以前,营销细分领域的边界划分清晰,通常分为咨询、广告、投放、公关等具体工作,这些从业者一个经验能用好多年,由于难以追踪营销工作的效果,他们也不必直接为销售负责。然而,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数据可以被获取与分析,营销逐渐摆脱“黑箱子”状态,数据营销的作用越来越大,无论企业还是营销人员手中都能够掌握到更多信息,可以更加客观、准确地把握营销方向,也可以及时调整策略,还可以更精准追踪到营销效果,营销工作也越来越需要对销售负责。
与传统营销相比,数据营销最大的优势在于能够发现正确的营销方向。寻找正确的营销方向有赖于大数据的支持。在数据营销的过程中,大数据所起到的作用,就是尽量帮助营销人找准营销方向,选择用正确的方式做正确的事,把钱花在刀刃上。比起“努力做一件事”,“做正确的事”才是营销成功的关键。

四、元数据、行为数据、态度数据让你更了解消费者的心

在大数据时代下,数据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消费者,少走弯路。在数据营销中,有三类数据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消费者的心理与行为,分别是元数据、行为数据、态度数据。这也是进行人群画像时最重要的三类数据。
元数据,也叫做属性数据,用来定义某一群人身份的基本情况,具有稳定性强、不改变或者改变缓慢的特征,通常包括性别、年龄、地域分布、婚姻状况、学历、职业、收入水平等。数据分析师可以根据元数据的情况,在市场上筛选出符合条件的人群,进行深入的调查。
行为数据,是指人群可被记录的行为痕迹数据。简单说来,行为数据记录了你做过什么,具有容易被获取、追踪、分析的特征,通常包括媒体接触行为、社交行为、页面停留时间、购买行为等。有了行为数据,营销人员可以更容易理解特定人群的行为特点,从而优化自己的决策。比如,网站运营者想知道他的网站设计合不合理,产品推荐这类重要信息有没有引起网友的注意力。那么,他可以通过以特殊高亮的形式呈现网友点击热度情况的百度热力图,判断网站设计是否合理。如果网页左侧的点击量高于右侧,那么像产品推荐这类重要信息放在左侧效果会更好。
态度数据,是指特定人群对特定现象的态度,也就是人们对某件事或者某样产品的看法,通常包括购买动机、消费观念、交友观念、口味偏好、品牌忠诚度等。通过态度数据,营销人员能够直接了解到消费者做出某种行为的原因。麦当劳为了优化产品及服务,提高顾客的用餐体验,建立顾客反馈平台,采取"点评用餐,送优惠券"激励机制,直接获得众多消费者对用餐环境、食物味道、服务质量等各个方面的态度数据。
元数据、行为数据以及态度数据的存在,都是为了更好地了解消费者的心理与行为,从而更具针对性、目的性地开展营销推广活动。在这三类数据中,态度数据最为重要,但最难被获取和追踪。由于态度会影响行为的产生,所以态度数据与行为数据紧密相连,甚至会出现重叠情况。

金句

  1. 脱离了处理与分析,脱离了落到实处的运用,大数据注定是一大堆毫无意义的符号。大数据之所以备受追捧,并不是因为资料浩如烟海,而是因为这庞大的资料背后隐藏着人们所需要的有效信息。
  2. 数据营销的价值并不在数据本身,而是在于人们利用数据指导营销工作。
  3. 多亏了数据,我们有机会挖掘出更多表象背后的原因,帮助我们跟不太靠谱的经验说再见。多亏了数据营销,我们终于有机会摸清营销的方向,摆脱几百年来"盲人摸象"的营销窘境。
  4. 在营销的过程中,大数据该起到的作用,就是尽量帮助营销人找准营销方向,选择用正确的方式做正确的事,把钱花在刀刃上。比起“努力做一件事”,“做正确的事”才是营销成功的关键。 撰稿:良舟脑图:刘艳转述:孙潇

评论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mac空间拯救

128g的mac空间总是捉肘见襟。怎么清理呢? 首当其冲的是下载文件夹 

鲜花帝国

《鲜花帝国》| 大象公会解读 《鲜花帝国》| 大象公会解读 关于作者 本书作者艾米·斯图尔特是美国人,在加州北部有自己的私人花园。她创作了很多关于自然的书,其中三本还登上了《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分别是《邪恶的虫子》《邪恶的植物》和《鲜花帝国》。她同时也是知名博主,《优雅园艺》杂志的特约编辑。美国国家公共广播电台(NPR)、美国 广播公司(ABC)等媒体都做过她的专题报道。 关于本书 本书是近年来自然博物写作中的范本,资深园 艺编辑兼畅销书作家艾米·斯图尔特代表作之一。通过对鲜花产业的深度调查,作者分别从好的方面、坏的方面和美的方面,为我们揭开鲜花贸易这个美丽又复杂的行业的神秘面纱。 核心内容 现在的全球切花市场每年拥有高达400亿美元的交易额,是全球电影市场票房总量的4倍。从大型农商企业到本地农场,从欧洲到拉美,作者艾米追随育种者、遗传学家、种植者和供应商的脚步,亲眼目睹他们创造、生产和销售花卉。本书建立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探讨了鲜花产业中自然与科技、情感与商业的交汇和融合。 点击查看大图,保存到手机,也可以分享到朋友圈 一、 鲜花销售的三个环节 鲜花产业中有三大重要环节:育种、栽培与售卖,作者选择了不同的地点分别调查鲜花流通中的秘密。 1. 育种 美国人莱斯利·伍德利夫是传统育花人的代表,他会去培育其他人都认为不可行的杂交品种。在他为阳谷花卉农场工作的时候,培育出了花头朝上、硕大艳丽的百合品种,他的合伙人基尔希将这种百合命名为“星象家”,并在70年代中期交给俄勒冈和荷兰的种植者,希望他们大规模种植,看看是否适合作为切花生产。 “星象家”在荷兰大获成功,很快成为荷兰最畅销的东方百合。最终,这种完美的百合花走向了世界,成为大众消费的廉价品种。 2. 栽种 作者采访了加州的太阳谷农场,以了解鲜花行业中的栽培环节。美国的太阳谷农场到处是机器和仓库,看起来像巧克力工厂。农场的自动化程度非常高,鲜花们在温室里过着短暂而养尊处优的生活。大多数情况下,它们甚至不用费心扎根于土壤,盆里主要是切碎的椰丝纤维,害虫被通风孔上的细网拦住,或者被粘虫器和杀虫剂消灭。 然而,太阳谷的荷兰实习生依然评价说,相比荷兰标准,这里的工人操作还相当原始。在荷兰,劳动力成本相当高,而在加州,还是可以使用更多的工人和更少的机器。 3. 售卖 作者追随厄瓜多...

《议程设置》| 董晨宇解读

我们应该用更加谨慎、批判的眼光来看待媒体与新闻。 核心内容 本书的思想核心是,因为现实的复杂性程度太高,人们的思维能力又非常有限,所以就不得不求助大众媒体获取信息。大众媒体对一个问题的报道量越大,就越容易被公众认为是当前最重要的问题。这样一来,大众媒体就可以通过精心挑选报道的内容,来影响人们的认知、态度和行为。 点击查看大图,保存到手机,也可以分享到朋友圈 一、关于议程设置理论 在这本书里,最为核心的思想是1972年提出的“议程设置理论”。议程设置理论认为,大众媒体报道了什么,人们就关注什么,媒体对一个话题的报道量越大,就越容易被人们认为是当前最重要的问题。 在那之前,传播学者普遍认为,大众媒体对舆论的影响力非常有限。议程设置理论颠覆了这一认知,它认为大众媒体可以通过精心挑选报道的内容,来操控我们对现实的感知。例如研究者发现,在越南战争中,当美军向越南派兵减少的时候,媒体的报道却在增加,当派军增加的时候,报道却在减少。媒体的报道和现实情况正好相反。但是,公众对于越南战争重要性的评价,却紧紧跟随着媒体报道的数量。也就是说,并不是现实在影响公众的判断,而是媒体创造的现实,真真切切地左右着舆论。 二、与世界的复杂性相比,人类的思维能力非常有限 作者认为我们生活的环境是如此迂回复杂,只能依靠媒体帮我们清理线索。这也是议程设置理论能够发挥作用的原因。 对于人们来讲,了解周围的环境是一项基本的安全需要。不过,在现代世界中,与人们所处环境的复杂性相比,人们的思维能力实在是非常有限的。因此,人们在做判断时,就不可能考虑得面面俱到,只能通过脑海中最先想到的记忆碎片来进行思考。决定哪些碎片在我们脑海中最先闪光的,正是大众媒体。大众媒体在人与现实环境中间,就像一个搬运工,现实环境发生了什么重要的事情,它就挑选一些记录下来,然后转交给我们。这时,大众媒体对一个问题的报道量越大,在我们的记忆中就变得越重要,我们在思考问题的时候,也就越容易首先想到这件事。这就是议程设置理论能够发挥作用的原因。 三、关于铺垫效果 麦库姆斯认为,大众媒体可以引导人们想什么问题。美国学者艾英戈则认为,不仅如此,大众媒体还能引导人们怎么想这些问题。 在对美国总统大选的研究中,艾英戈发现,美国人在评价一位总统候选人时,往往会凭借自己的第一感觉,也就是他们脑海中最重要的政治话题。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