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动荡时代的管理》| 伟萍解读

《动荡时代的管理》| 伟萍解读

关于作者

彼得·德鲁克,现代管理学的开创者,被称为“现代管理学之父”。受到著名经济学家熊彼特的影响,德鲁克秉承着“改变人们生活”的目标,在长达70多年的职业生涯中,一边以平均每两年出一本专著的速度进行学术写作,一边为世界各国政府、企业和非营利机构提供咨询,像通用电气公司前 CEO 杰克·韦尔奇、微软董事长比尔·盖茨等著名企业家都曾向德鲁克进行过商业咨询,并受到他管理思想的启发。通过用独特的方式对社会潮流进行洞察,德鲁克在一生中曾做出许多惊人的预测,比如,他提前预见了柏林墙的倒塌、苏联的解体,所以也被称为穿越时空的管理学大师。

关于本书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全球大环境看似平静,其实暗潮涌动。在1980年,很多人觉得局势并不明朗的时候,德鲁克出版了《动荡时代的管理》这本书,明确指出世界将不可避免地出现动荡,50年前默认的假设、规律和惯例正在遭到质疑和挑战,而管理者必须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对于《动荡时代的管理》距离出版将近半个世纪之后的我们而言,本书的价值并不在于作者当时对于未来社会的描绘,而在于其洞察未来的思维方式以及应对动荡环境的管理理念。

核心内容

在不确定性的环境中,超越时空的洞见力从何而来呢?德鲁克认为,未来不是当下的延续,但未来发生的很多事情正根植于当下,通过对人口的结构性特征和动态的观察,能够看到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后经济社会的未来。那么在洞见未来的基础上,管理者应该怎么做,才能够保证企业的成长和发展呢?德鲁克从两个方面回答了这个问题:首先,打铁还需自身硬,企业应该立足当下,做好对最基本要素的管理;其次,企业应该主动管理未来,将资源集中于成果,果断抛弃冗余。
点击查看大图,保存到手机,也可以分享到朋友圈

一、洞察未来的方式:了解人口结构动态

人口结构是经济社会和世界政治中最不稳定、变化最剧烈的要素,决定了国家和世界经济的格局。面对不确定性的未来,管理者可以通过了解人口结构变化,来感知劳动力市场和消费市场的变化趋势。
需要注意的是,德鲁克这里所说的既不是人口总量,也不是增长率、失业率等宏观数据,而是人口的结构、动态这些并不容易量化的指标。从劳动力市场的视角来看,发达国家将面临劳动力结构错配问题,也就是同时存在劳动力过剩和劳动力短缺两种现象,可观察到的人口动态包括新增就业人数减少、年轻人职业期望值增加、老年人职业生涯延长、消费市场的多元化等。
动荡时期不确定性较强,但管理者依然能够通过人口的结构性变化,也就是结构动态来预判社会趋势。在当年,德鲁克预见的趋势包括新增就业人数减少、年轻人职业期望值增加、老年人职业生涯延长、消费市场的多元化等。而企业可以采取战略上的转变来应对这些商业趋势,包括从劳动密集型向知识密集型的转变、从本土化生产向经济一体化和分工全球化的转变、从以收入细分消费市场到以生活方式细分消费市场的转变等。

二、管理当下的方式:注重生产力的提升

不管是企业还是非盈利机构,管理所面临的最大威胁既不是通货膨胀、汇率波动这些外部环境限制,也不是关税、能源、环境等宏观政策的变化,而是对最为常规的内部基本要素的管理,包括流动资金、生产力和未来成本。这与《孙子兵法》中“先不败而后求胜”的观点不谋而合,先把自己立于不败之地,努力在动荡时代活下来,才有资格去考虑管理外部环境,考虑未来的事情。
在管理的基本要素中,最值得关注的要素是生产力。如果在20世纪初谈到提高生产力,人们通常会想到通过诸如加大劳动强度、延长劳动时间等方法来提高产量,也就是变相地对工人进行剥削,然而上述方法在未来是行不通的,企业可以采用更加聪明的方式,比如通过严谨的组织、高效的管理、合理的制度设计来提高生产力。这听起来很简单,但其实并不是那么容易,很多管理者对生产力的理解存在误区。
第一个误区就是忽略生产力,只重视消费和需求。从宏观来看,生产力下滑会产生经济萎缩、通胀压力和社会冲突,而对于企业而言,如果内部生产力得不到保证,即使有再大的市场需求,也会逐渐被其他企业蚕食。第二个误区是混淆了生产力和劳动力,认为资本对劳动的替代一定能提高生产力。不要对资本对劳动力的替代抱有迷信的态度,有时候劳动力的节约远远抵不上资本生产力的降低,而要想获得更高的总体生产力,投资的效率和劳动力效率应该同时提高。还有一个误区是管理者依然用传统方法来管理知识工作者。如果仅仅让知识工作者们服从指令、重复简单动作,就是对生产力的浪费。

三、管理未来的方式:将资源集中于成果,果断抛弃冗余

未来的商业中,只有处于两个极端的企业才能成功:要么成为能够设定标准的广泛市场领导者,要么独树一帜,成为一个狭窄领域的专家。无论采取哪种策略,都必须有计划地抛弃过去,把资源集中到成果上,才能充分抓住动荡中转瞬即逝的大好机会。
为了能让企业专注地投入到那些真正有前途的业务中,就必须主动抛弃消耗资源但没有成果的业务。而在抛弃过去、集中资源的过程中,难度最大也最为重要的是对冗余劳动力的管理。冗余劳动力问题处理不当,不但是经济问题,还会影响到社会甚至是政治的稳定性。关于冗余劳动力的正确处理方式,德鲁克给出了日本三井集团和瑞典雷恩计划两个相对比较成功的案例,他们的做法不是简单地抛弃冗余劳动力,而是对人力资源进行回收:一是打好提前量,主动预测未来的人员冗余并进行上报;二是在对员工进行培训的基础上,进行重新安置。这样做一方面增强了人员的安全感,另一方面也鼓励了人员的流动,支持了企业的结构性转变。

金句

  1. 德鲁克之所以能够成功预言未来,是因为把对“人”的研究放在了最核心的位置上,意识到“人”才是管理学等社会科学中最关键的要素。
  2. 未来发生的很多事情正根植于当下,通过对人口结构性特征和动态的观察,能够看到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后经济社会的未来。
  3. “先不败而后求胜”,先把自己立于不败之地,努力在动荡时代活下来,才有资格去考虑管理外部环境,考虑未来的事情。
  4. 成功就意味着要抛弃已经实现的目标,应该警惕企业在成功之时把资源分配给曾经的辉煌。 撰稿:伟萍脑图:摩西转述:杰克糖

评论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mac空间拯救

128g的mac空间总是捉肘见襟。怎么清理呢? 首当其冲的是下载文件夹 

鲜花帝国

《鲜花帝国》| 大象公会解读 《鲜花帝国》| 大象公会解读 关于作者 本书作者艾米·斯图尔特是美国人,在加州北部有自己的私人花园。她创作了很多关于自然的书,其中三本还登上了《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分别是《邪恶的虫子》《邪恶的植物》和《鲜花帝国》。她同时也是知名博主,《优雅园艺》杂志的特约编辑。美国国家公共广播电台(NPR)、美国 广播公司(ABC)等媒体都做过她的专题报道。 关于本书 本书是近年来自然博物写作中的范本,资深园 艺编辑兼畅销书作家艾米·斯图尔特代表作之一。通过对鲜花产业的深度调查,作者分别从好的方面、坏的方面和美的方面,为我们揭开鲜花贸易这个美丽又复杂的行业的神秘面纱。 核心内容 现在的全球切花市场每年拥有高达400亿美元的交易额,是全球电影市场票房总量的4倍。从大型农商企业到本地农场,从欧洲到拉美,作者艾米追随育种者、遗传学家、种植者和供应商的脚步,亲眼目睹他们创造、生产和销售花卉。本书建立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探讨了鲜花产业中自然与科技、情感与商业的交汇和融合。 点击查看大图,保存到手机,也可以分享到朋友圈 一、 鲜花销售的三个环节 鲜花产业中有三大重要环节:育种、栽培与售卖,作者选择了不同的地点分别调查鲜花流通中的秘密。 1. 育种 美国人莱斯利·伍德利夫是传统育花人的代表,他会去培育其他人都认为不可行的杂交品种。在他为阳谷花卉农场工作的时候,培育出了花头朝上、硕大艳丽的百合品种,他的合伙人基尔希将这种百合命名为“星象家”,并在70年代中期交给俄勒冈和荷兰的种植者,希望他们大规模种植,看看是否适合作为切花生产。 “星象家”在荷兰大获成功,很快成为荷兰最畅销的东方百合。最终,这种完美的百合花走向了世界,成为大众消费的廉价品种。 2. 栽种 作者采访了加州的太阳谷农场,以了解鲜花行业中的栽培环节。美国的太阳谷农场到处是机器和仓库,看起来像巧克力工厂。农场的自动化程度非常高,鲜花们在温室里过着短暂而养尊处优的生活。大多数情况下,它们甚至不用费心扎根于土壤,盆里主要是切碎的椰丝纤维,害虫被通风孔上的细网拦住,或者被粘虫器和杀虫剂消灭。 然而,太阳谷的荷兰实习生依然评价说,相比荷兰标准,这里的工人操作还相当原始。在荷兰,劳动力成本相当高,而在加州,还是可以使用更多的工人和更少的机器。 3. 售卖 作者追随厄瓜多...

《议程设置》| 董晨宇解读

我们应该用更加谨慎、批判的眼光来看待媒体与新闻。 核心内容 本书的思想核心是,因为现实的复杂性程度太高,人们的思维能力又非常有限,所以就不得不求助大众媒体获取信息。大众媒体对一个问题的报道量越大,就越容易被公众认为是当前最重要的问题。这样一来,大众媒体就可以通过精心挑选报道的内容,来影响人们的认知、态度和行为。 点击查看大图,保存到手机,也可以分享到朋友圈 一、关于议程设置理论 在这本书里,最为核心的思想是1972年提出的“议程设置理论”。议程设置理论认为,大众媒体报道了什么,人们就关注什么,媒体对一个话题的报道量越大,就越容易被人们认为是当前最重要的问题。 在那之前,传播学者普遍认为,大众媒体对舆论的影响力非常有限。议程设置理论颠覆了这一认知,它认为大众媒体可以通过精心挑选报道的内容,来操控我们对现实的感知。例如研究者发现,在越南战争中,当美军向越南派兵减少的时候,媒体的报道却在增加,当派军增加的时候,报道却在减少。媒体的报道和现实情况正好相反。但是,公众对于越南战争重要性的评价,却紧紧跟随着媒体报道的数量。也就是说,并不是现实在影响公众的判断,而是媒体创造的现实,真真切切地左右着舆论。 二、与世界的复杂性相比,人类的思维能力非常有限 作者认为我们生活的环境是如此迂回复杂,只能依靠媒体帮我们清理线索。这也是议程设置理论能够发挥作用的原因。 对于人们来讲,了解周围的环境是一项基本的安全需要。不过,在现代世界中,与人们所处环境的复杂性相比,人们的思维能力实在是非常有限的。因此,人们在做判断时,就不可能考虑得面面俱到,只能通过脑海中最先想到的记忆碎片来进行思考。决定哪些碎片在我们脑海中最先闪光的,正是大众媒体。大众媒体在人与现实环境中间,就像一个搬运工,现实环境发生了什么重要的事情,它就挑选一些记录下来,然后转交给我们。这时,大众媒体对一个问题的报道量越大,在我们的记忆中就变得越重要,我们在思考问题的时候,也就越容易首先想到这件事。这就是议程设置理论能够发挥作用的原因。 三、关于铺垫效果 麦库姆斯认为,大众媒体可以引导人们想什么问题。美国学者艾英戈则认为,不仅如此,大众媒体还能引导人们怎么想这些问题。 在对美国总统大选的研究中,艾英戈发现,美国人在评价一位总统候选人时,往往会凭借自己的第一感觉,也就是他们脑海中最重要的政治话题。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