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蒙塔尤》| 海琳娜解读

《蒙塔尤》| 海琳娜解读

关于作者

埃马纽埃尔·勒华拉杜里是法国“年鉴学派”第三代的领军人物,著名的历史学家,主要从事乡村史和气候史的研究,其主要著作包括:《蒙塔尤》《罗芒的狂欢节》《法国农民史:从黑死病到大革命》,以及《人类气候比较史》等。
关于本书
《蒙塔尤》是一部社会文化史研究专著,被学界视为微观史的早期典范之一。它的创新之处在于,作者勒华拉杜里从14世纪早期的宗教裁判所审讯档案出发,试图借助当时人自身的对话,通过描绘蒙塔尤这一村落的图景,来描绘当时的法国农村社会,从而改变人们对中世纪乡村的刻板认识。这本书一经出版,就登上了法国畅销书榜。

核心内容

1317年,雅克·富尼埃(即后来的教皇伯努瓦十二世)来到蒙塔尤所在地区担任主教。在十年的任职期间里,他建立了自己的宗教裁判所法庭,对蒙塔尤所在地区的异端,即纯洁派信徒,进行了残酷的镇压。他留下的审问记录非常详尽,成为研究14世纪早期法国农村历史的重要史料。
在这本书中,作者勒华拉杜里通过对宗教审判记录的研究,将嫌疑人(也就是蒙塔尤及其附近地区的居民)向审问者提供的信息进行重新编排和整理,再现了七百年前的一个法国山村生活状态和精神世界。透过蒙塔尤村的内部图景、和蒙塔尤村有关的外部世界,以及蒙塔尤人的精神世界这三幅图景,作者细腻、真实地还原了中世纪法国农村的物质和精神风貌,进而改变了现代人对整个中世纪的刻板看法。
点击查看大图,保存到手机,也可以分享到朋友圈

核心一、蒙塔尤村的内部图景

蒙塔尤是14世纪早期的一个村庄的名字。它位于法国南部的一处高原上,偏僻闭塞,大部分人一生贫穷。人们的生活中有两样东西很重要,一是家,二是信仰。家是蒙塔尤人生存的基础,家族的利益高于一切。
除了提供基本的物质生活条件,蒙塔尤的家庭还在异端信仰,纯洁派的传播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纯洁派兴起于12世纪,到了13世纪初,它的规模已经对罗马教会的统治构成了威胁。此后,罗马教会开始对纯洁派进行镇压。到了14世纪初,只有法国南部边远地区的少数人还坚持这一信仰。这一时期,由纯洁派串连起来的家庭网络几乎覆盖了整个蒙塔尤。
克莱格家族是14世纪初蒙塔尤最富有和最有权势的家族。这个家族有两兄弟,一个是本堂神甫,一个是领地法官,分别代表了教会和领主在本地的权力,他们凭借着手中的权力,控制着蒙塔尤村的地方大权。与此同时,他们也是纯洁派的信徒,扮演着蒙塔尤异端保护者的角色。不过,当他们意识到宗教裁判所已经怀疑他们时,为了保住家族,他们背叛并出卖了村里的纯洁派信徒。对于这一点,本堂神甫并不觉得有什么不对,他的格言是“一切为家族,家族为大家”。这句话反映了蒙塔尤人的家族观,家是最核心的利益,为了家,可以背叛信仰,出卖他人。但是,本堂神甫最终还是不能挽救克莱格家族,克莱格兄弟锒铛入狱,没能逃过死亡的结局。

核心二、和蒙塔尤村有关的外部世界

蒙塔尤的牧羊人代表了社会的最底层。与蒙塔尤村相对安稳的定居生活不同,牧羊人没有家,也没有固定的产业,他们过着游牧的生活,大部分人终身没有结婚。不过,他们和村里人依然有着共同的东西。首先,他们都信仰纯洁派。牧羊人生活的“窝棚”是纯洁派在山区传递的节点,纯洁派信仰能在法国南部山区扎下根来,很大程度和这些牧羊人有关。其次,牧羊人也有很强的家庭观念。牧羊人不结婚,不是他们不想,而是因为他们穷,担心无力负担家庭和婚姻的开销。为了躲避宗教裁判所的追捕,牧羊人不得不带着羊群向南迁移,进入今天的西班牙境内。对于牧羊人皮埃尔·莫里而言,他不会一直漂泊在外,他要回家。用他的话说,这是命运,没有人能夺走他的命运。蒙塔尤人的心始终和他们的家牵绊在一起。皮埃尔·莫里最终也没有摆脱被捕入狱的命运。
由此可见,无论是蒙塔尤村里最有权有势的克莱格家族,还是远离村庄、位于社会最底层的牧羊人皮埃尔·莫里,家这个观念,始终深深地影响着他们。家,是蒙塔尤人第一个行为动机。

核心三、蒙塔尤人的精神世界

蒙塔尤人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渗透着宗教信仰的影子。其中,在婚姻制度上,他们选择配偶的标准是:一,本村人,也就是蒙塔尤人;二,有着相同的信仰。这种婚姻制度反映了蒙塔尤人的乡土观和对信仰的执着。随着死亡的接近,每一个蒙塔尤人都在考虑一个问题。这个问题就是:一个人死后的灵魂能不能得到拯救。
蒙塔尤人相信,获得拯救的灵魂最终可以回到天堂。天堂是一个非常大的房子,所有的灵魂都幸福地生活在那儿。当世界上所有好的灵魂都回到天堂后,世界末日就到来了:地上的世界在雄雄大火中毁灭,其中,也包括蒙塔尤人非常重视的家。所以,一个人如果不想让自己的灵魂随着世界毁灭,那就一定要想办法让自己的灵魂得到拯救。
但是,光有贫穷还不够。一个人死前还要由神职人员举行一定的宗教仪式,才能完成整个灵魂拯救的过程。可是,谁有资格举行拯救灵魂的仪式呢?在蒙塔尤人看来,主张清贫禁欲生活的纯洁派才是正统的基督教信仰,只有纯洁派教士主持的宗教仪式,才能完成灵魂拯救的最后过程。所以,虽然对于蒙塔尤人来说,家很重要,虽然他们清楚信仰纯洁派的必然会招致罗马教会的残酷镇压,但是,为了保证灵魂得到拯救,他们甘愿冒险。灵魂的救赎,是蒙塔尤人生存的第二个行为动机。
在蒙塔尤人看来,在灵魂从人间的家回到天堂的过程中,生命只是其中的一个阶段,一个人不可能既想要家又想拯救灵魂,他必须做出选择。那么,我们又是为了什么而生存呢?也许,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核心金句

  1. 《蒙塔尤》的成功之处在于,它向那个时代的读者展现了一个鲜活而少见的微观世界,我们可以在书里看到,在七百年前,在一个远离巴黎的偏僻山村里,人们是怎样生活,怎样交谈,他们有什么样的烦恼,他们活着的目标又是什么。
  2. 在勒华拉杜里的笔下,这些人不再是学术书中呆板而遥远的农民形象,而是曾经生活在这个世上的活生生的具体的人,那些在今天的人看来荒谬而愚昧的行为和观念,也因此变得可以理解了。这正是历史的一个作用,理解过去,理解人类自身。
  3. 怎样才能了解一个人在想什么呢?古话说得好,要“听其言,观其行”,才知道这个人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如果是了解一群人呢?这时候,就要观察他们共同的社会制度和习俗。
  4. 如果我们用一句话来理解蒙塔尤人生存的动机,那就是:在灵魂从人间的家回到天堂的过程中,生命只是其中的一个阶段,一个人不可能既想要家又想拯救灵魂,他必须做出选择。 撰稿:海琳娜脑图:摩西转述:徐惟杰

评论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mac空间拯救

128g的mac空间总是捉肘见襟。怎么清理呢? 首当其冲的是下载文件夹 

鲜花帝国

《鲜花帝国》| 大象公会解读 《鲜花帝国》| 大象公会解读 关于作者 本书作者艾米·斯图尔特是美国人,在加州北部有自己的私人花园。她创作了很多关于自然的书,其中三本还登上了《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分别是《邪恶的虫子》《邪恶的植物》和《鲜花帝国》。她同时也是知名博主,《优雅园艺》杂志的特约编辑。美国国家公共广播电台(NPR)、美国 广播公司(ABC)等媒体都做过她的专题报道。 关于本书 本书是近年来自然博物写作中的范本,资深园 艺编辑兼畅销书作家艾米·斯图尔特代表作之一。通过对鲜花产业的深度调查,作者分别从好的方面、坏的方面和美的方面,为我们揭开鲜花贸易这个美丽又复杂的行业的神秘面纱。 核心内容 现在的全球切花市场每年拥有高达400亿美元的交易额,是全球电影市场票房总量的4倍。从大型农商企业到本地农场,从欧洲到拉美,作者艾米追随育种者、遗传学家、种植者和供应商的脚步,亲眼目睹他们创造、生产和销售花卉。本书建立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探讨了鲜花产业中自然与科技、情感与商业的交汇和融合。 点击查看大图,保存到手机,也可以分享到朋友圈 一、 鲜花销售的三个环节 鲜花产业中有三大重要环节:育种、栽培与售卖,作者选择了不同的地点分别调查鲜花流通中的秘密。 1. 育种 美国人莱斯利·伍德利夫是传统育花人的代表,他会去培育其他人都认为不可行的杂交品种。在他为阳谷花卉农场工作的时候,培育出了花头朝上、硕大艳丽的百合品种,他的合伙人基尔希将这种百合命名为“星象家”,并在70年代中期交给俄勒冈和荷兰的种植者,希望他们大规模种植,看看是否适合作为切花生产。 “星象家”在荷兰大获成功,很快成为荷兰最畅销的东方百合。最终,这种完美的百合花走向了世界,成为大众消费的廉价品种。 2. 栽种 作者采访了加州的太阳谷农场,以了解鲜花行业中的栽培环节。美国的太阳谷农场到处是机器和仓库,看起来像巧克力工厂。农场的自动化程度非常高,鲜花们在温室里过着短暂而养尊处优的生活。大多数情况下,它们甚至不用费心扎根于土壤,盆里主要是切碎的椰丝纤维,害虫被通风孔上的细网拦住,或者被粘虫器和杀虫剂消灭。 然而,太阳谷的荷兰实习生依然评价说,相比荷兰标准,这里的工人操作还相当原始。在荷兰,劳动力成本相当高,而在加州,还是可以使用更多的工人和更少的机器。 3. 售卖 作者追随厄瓜多...

《议程设置》| 董晨宇解读

我们应该用更加谨慎、批判的眼光来看待媒体与新闻。 核心内容 本书的思想核心是,因为现实的复杂性程度太高,人们的思维能力又非常有限,所以就不得不求助大众媒体获取信息。大众媒体对一个问题的报道量越大,就越容易被公众认为是当前最重要的问题。这样一来,大众媒体就可以通过精心挑选报道的内容,来影响人们的认知、态度和行为。 点击查看大图,保存到手机,也可以分享到朋友圈 一、关于议程设置理论 在这本书里,最为核心的思想是1972年提出的“议程设置理论”。议程设置理论认为,大众媒体报道了什么,人们就关注什么,媒体对一个话题的报道量越大,就越容易被人们认为是当前最重要的问题。 在那之前,传播学者普遍认为,大众媒体对舆论的影响力非常有限。议程设置理论颠覆了这一认知,它认为大众媒体可以通过精心挑选报道的内容,来操控我们对现实的感知。例如研究者发现,在越南战争中,当美军向越南派兵减少的时候,媒体的报道却在增加,当派军增加的时候,报道却在减少。媒体的报道和现实情况正好相反。但是,公众对于越南战争重要性的评价,却紧紧跟随着媒体报道的数量。也就是说,并不是现实在影响公众的判断,而是媒体创造的现实,真真切切地左右着舆论。 二、与世界的复杂性相比,人类的思维能力非常有限 作者认为我们生活的环境是如此迂回复杂,只能依靠媒体帮我们清理线索。这也是议程设置理论能够发挥作用的原因。 对于人们来讲,了解周围的环境是一项基本的安全需要。不过,在现代世界中,与人们所处环境的复杂性相比,人们的思维能力实在是非常有限的。因此,人们在做判断时,就不可能考虑得面面俱到,只能通过脑海中最先想到的记忆碎片来进行思考。决定哪些碎片在我们脑海中最先闪光的,正是大众媒体。大众媒体在人与现实环境中间,就像一个搬运工,现实环境发生了什么重要的事情,它就挑选一些记录下来,然后转交给我们。这时,大众媒体对一个问题的报道量越大,在我们的记忆中就变得越重要,我们在思考问题的时候,也就越容易首先想到这件事。这就是议程设置理论能够发挥作用的原因。 三、关于铺垫效果 麦库姆斯认为,大众媒体可以引导人们想什么问题。美国学者艾英戈则认为,不仅如此,大众媒体还能引导人们怎么想这些问题。 在对美国总统大选的研究中,艾英戈发现,美国人在评价一位总统候选人时,往往会凭借自己的第一感觉,也就是他们脑海中最重要的政治话题。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