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掌控力:让所有人对你讲真话》| 王海解读

《掌控力:让所有人对你讲真话》| 王海解读

关于作者

本书有五位作者,其中四位都曾经在美国中央情报局担任过职务。主要作者菲利普・休斯顿,曾经在中情局工作25年,在谎言检测和诱导领域是美国公认的权威。另外一位主要作者迈克尔・弗洛伊德,是西雅图大学法学博士,在35年的职业生涯里进行过八千多场访谈和审讯。
关于本书
这本书会详细介绍怎么利用中情局的技术,在日常生活中获取有效信息,提升说服力。

核心内容

一、怎么把对方带入瞬时思维,说服对方,让对方和你讲真话。二、怎么利用人的心理弱点来进行说服,以及面对群体性的说话场景怎么提升说服力。
点击查看大图,保存到手机,也可以分享到朋友圈

一、说服是一个什么样的说话场景

很多人以为,说服就是你用你的道理打败了对方的道理,说服是一个理性的过程,但作者认为,哪怕你有理,你说的都对,也不能保证就能说服对方。相比理性,说服更是一个感性的过程。说服的关键,是从对方的角度出发,让对方心悦诚服地接受你希望他接受的观点。作者认为,想要说服对方,让对方和你说心里话,你要把他带入瞬时思维。

二、什么是瞬时思维

所谓瞬时思维,就是给对方做一个局,在这个局里,他的理性可能会全程不在线,他会按照你给他设计好的路径走,最终达到你想要的目的。想要做一个瞬时思维的局,只需要四个要素:信息单一、信息重复、目标模糊和结果滞后。
【案例】
电视购物的广告,就牢牢抓住了瞬时思维的四个要素。
1. 信息单一
人们在看电视的时候,信息是单向流动的,这时候电视广告是观众唯一的信息来源,观众只能根据电视广告提供的信息来做决策。
2. 信息重复
有心理学实验表明,看到某件东西的次数越多,你就越有可能接受它,至少它会成为你的备选项之一。
3. 目标模糊
很少有人打开电视的目的是想买东西,看电视购物的时候目标是模糊的,很可能看广告的内容还不错就下单买了。
4. 结果滞后
在电视购物的广告中,商家总是反复放大你要购买的理由,不会给你不买的借口,最后的结果就是,还没等你反应过来,就已经下单了。

三、怎么把对方带入瞬时思维

  1. 传递真诚 让对方感受到你的真诚,关键就在于说话的语速语调。在说服场景下,人很容易情绪激动,加快语速。这种时候,如果你能有意识地控制语速,就能给对方留下一个不慌不忙的印象。除了语速,语调也是需要特别注意的。有研究表明,低音调比高音调更有说服力。所以说,到了对话的关键时刻,把声音降低一点,会起到巨大的作用。 放慢语速、压低音调之后,还要注意和对方建立联系。在对话的时候,应该扔掉笔记本,全身心地投入到面对面的对话里。作者还给了一个小提示,就是不要盯着对方的眼睛不放,要一会儿看着对方的眼睛,一会儿看看其他地方,这样就能把对话的不适感降到最低。
  2. 独白 通过控制语速语调,在对话中建立联系,就能让对方感受到你的真诚,但这还不足以让对方进入瞬时思维,和你敞开心扉。下面重点来了,你要用独白的技术,来把对方导入到瞬时思维里去。独白,就是你一个人说话,不需要对方的回应。如果你发现在向对方提问题的时候,他总是不正面回答问题,面对这种情况,对方很可能就要说谎,首先你要迅速控制局面,让他停止说话,然后开始独白。 在对方说出谎言之前打断对方并掌控局面的方法有三个。一是叫他的名字。当人们听到有人叫自己的名字,立刻就会从说话模式转变为倾听模式。二是使用一个控制性的短语。比如:小明,请给我一个机会把话说完。这样能重新掌握沟通的话语权。三是用一个辅助性的动作:举起你的手。这会暗示对方他的话语权力已经被剥夺了,这能辅助你掌控对话的局面。 当你掌握话语权之后,你就要开始独白了。独白的目的是要转移对方的注意力,把他关注的焦点从“后果”里转移出来,带他进入瞬时思维的局。独白,总结起来其实就是要传递四句话:第一,你的行为是有理由有借口的;第二,责任不完全在你,不用过分自责;第三,这种情况我见的多了;第四,事情没你想的那么严重。 【案例】 作者菲利普有一次在审讯一个情报人员,这个人涉嫌泄露国家机密给国外的情报组织,他利用独白技术成功说服了情报人员说出实情。 (1)你的行为是有理由有借口的 菲利普说:人们在做一件事的时候,很可能没有意识到这件事的负面后果,所以即便做错了事,也不能彻底否认一个人。 (2)责任不完全在你,不用过分自责 菲利普说:或许你的外国朋友在利用你的感情套取机密,你的感情很有可能被利用了。 (3)这种情况我见的多了 菲利普说:不管是什么问题,都是可以解决的,如果你能说出来,咱们可以一起想解决方案。 (4)事情没你想的那么严重 菲利普说:我干这行很久了,这类问题非常常见,绝对没有你想象的那么严重,很多人都遇到过,最后也都解决了。 ## 四、怎么利用人的心理弱点来进行有效说服
  3. 认知失调 人不能接受事实和想法不一致,如果事实和想法不一致,人要么会歪曲事实来符合想法,要么就是歪曲想法来迎合现实。作为说服者,你要做的就是帮助对方缓解认知失调带来的不适感,重新达成合作。 【案例】 作者有一次接到一个委托,委托人和承包商对于盖楼应该付多少钱发生了争执。在这个事件里,双方都陷入了认知失调的状态,都觉得对方是骗子。在这种情况下,作者用独白技术说服了承包商。他说:数字没算清楚,可能是下面分包商出了问题,咱们是不是可以查一查分包商们的账单?在这段话里,作者给承包商找到了合适的借口,把责任推给了分包商,缓解了认知失调给他造成的心理不适感,让说服成为可能。
  4. 承诺一致性原则 人们有一种说什么做什么、言行一致的心理倾向。利用对方的承诺,是一个重要的说服工具。 【案例】 作者有一次受人委托做辩护律师。审理这次案件的法官在竞选的时候承诺,他不会轻易重新解释现有的法律条文,作者就是利用这一点胜诉的。作者在法庭上宣读完这个案子需要用到的法规之后,接着说:法官大人,法律就是这么规定的,如果您认为我的委托人行为有问题,那就意味着您需要重新解释这条法律,所以请您慎重。法官权衡了一下,还是判作者的委托人胜诉了。 五、在群体性的对话场景里怎么提升说服力 想要在群体性的对话场景里提升说服力,首先要让人们喜欢你。获取对方的喜欢,有时候其实很简单,只需要说一句:你觉得我们应该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这句话一说出口,你们的关系就从“我们”和“他们”的对立状态,转变成一起并肩作战、寻求解决方法的合作状态。 其次,在群体场合发言要注意两点:一、具体细致,简明扼要,最好能使用照片、文档或者是其他物品来支持你的观点,不要过多地陈述双方都熟悉或者没有争议的事实;二、不要无视对方的陈述,如果对方提出的观点你无法反驳,或者提出的要求对你无害,那就接受吧,这对说服是有帮助的。 ## 金句
  5. 很多人以为,说服就是你用你的道理打败了对方的道理,说服是一个理性的过程,这种认识是错误的,哪怕你有理,你说的都对,也不能保证就能说服对方。相比理性,说服更是一个感性的过程。
  6. 真正的说服,是要把“我说服了你”,变成了“你说服了你自己”。
  7. 传递真诚,是一个技术活儿,想让对方感受到你的真诚是有具体的操作方法的,关键就在于你说话的语速语调。
  8. 先发影响力,就是指在展开沟通、提出诉求之前,就开始对对方施加影响。要知道谈判不是上了谈判桌才开始,高手在上谈判桌之前就已经做了很多功课了。 撰稿:王海脑图:摩西转述:杰克糖

评论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mac空间拯救

128g的mac空间总是捉肘见襟。怎么清理呢? 首当其冲的是下载文件夹 

鲜花帝国

《鲜花帝国》| 大象公会解读 《鲜花帝国》| 大象公会解读 关于作者 本书作者艾米·斯图尔特是美国人,在加州北部有自己的私人花园。她创作了很多关于自然的书,其中三本还登上了《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分别是《邪恶的虫子》《邪恶的植物》和《鲜花帝国》。她同时也是知名博主,《优雅园艺》杂志的特约编辑。美国国家公共广播电台(NPR)、美国 广播公司(ABC)等媒体都做过她的专题报道。 关于本书 本书是近年来自然博物写作中的范本,资深园 艺编辑兼畅销书作家艾米·斯图尔特代表作之一。通过对鲜花产业的深度调查,作者分别从好的方面、坏的方面和美的方面,为我们揭开鲜花贸易这个美丽又复杂的行业的神秘面纱。 核心内容 现在的全球切花市场每年拥有高达400亿美元的交易额,是全球电影市场票房总量的4倍。从大型农商企业到本地农场,从欧洲到拉美,作者艾米追随育种者、遗传学家、种植者和供应商的脚步,亲眼目睹他们创造、生产和销售花卉。本书建立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探讨了鲜花产业中自然与科技、情感与商业的交汇和融合。 点击查看大图,保存到手机,也可以分享到朋友圈 一、 鲜花销售的三个环节 鲜花产业中有三大重要环节:育种、栽培与售卖,作者选择了不同的地点分别调查鲜花流通中的秘密。 1. 育种 美国人莱斯利·伍德利夫是传统育花人的代表,他会去培育其他人都认为不可行的杂交品种。在他为阳谷花卉农场工作的时候,培育出了花头朝上、硕大艳丽的百合品种,他的合伙人基尔希将这种百合命名为“星象家”,并在70年代中期交给俄勒冈和荷兰的种植者,希望他们大规模种植,看看是否适合作为切花生产。 “星象家”在荷兰大获成功,很快成为荷兰最畅销的东方百合。最终,这种完美的百合花走向了世界,成为大众消费的廉价品种。 2. 栽种 作者采访了加州的太阳谷农场,以了解鲜花行业中的栽培环节。美国的太阳谷农场到处是机器和仓库,看起来像巧克力工厂。农场的自动化程度非常高,鲜花们在温室里过着短暂而养尊处优的生活。大多数情况下,它们甚至不用费心扎根于土壤,盆里主要是切碎的椰丝纤维,害虫被通风孔上的细网拦住,或者被粘虫器和杀虫剂消灭。 然而,太阳谷的荷兰实习生依然评价说,相比荷兰标准,这里的工人操作还相当原始。在荷兰,劳动力成本相当高,而在加州,还是可以使用更多的工人和更少的机器。 3. 售卖 作者追随厄瓜多...

《议程设置》| 董晨宇解读

我们应该用更加谨慎、批判的眼光来看待媒体与新闻。 核心内容 本书的思想核心是,因为现实的复杂性程度太高,人们的思维能力又非常有限,所以就不得不求助大众媒体获取信息。大众媒体对一个问题的报道量越大,就越容易被公众认为是当前最重要的问题。这样一来,大众媒体就可以通过精心挑选报道的内容,来影响人们的认知、态度和行为。 点击查看大图,保存到手机,也可以分享到朋友圈 一、关于议程设置理论 在这本书里,最为核心的思想是1972年提出的“议程设置理论”。议程设置理论认为,大众媒体报道了什么,人们就关注什么,媒体对一个话题的报道量越大,就越容易被人们认为是当前最重要的问题。 在那之前,传播学者普遍认为,大众媒体对舆论的影响力非常有限。议程设置理论颠覆了这一认知,它认为大众媒体可以通过精心挑选报道的内容,来操控我们对现实的感知。例如研究者发现,在越南战争中,当美军向越南派兵减少的时候,媒体的报道却在增加,当派军增加的时候,报道却在减少。媒体的报道和现实情况正好相反。但是,公众对于越南战争重要性的评价,却紧紧跟随着媒体报道的数量。也就是说,并不是现实在影响公众的判断,而是媒体创造的现实,真真切切地左右着舆论。 二、与世界的复杂性相比,人类的思维能力非常有限 作者认为我们生活的环境是如此迂回复杂,只能依靠媒体帮我们清理线索。这也是议程设置理论能够发挥作用的原因。 对于人们来讲,了解周围的环境是一项基本的安全需要。不过,在现代世界中,与人们所处环境的复杂性相比,人们的思维能力实在是非常有限的。因此,人们在做判断时,就不可能考虑得面面俱到,只能通过脑海中最先想到的记忆碎片来进行思考。决定哪些碎片在我们脑海中最先闪光的,正是大众媒体。大众媒体在人与现实环境中间,就像一个搬运工,现实环境发生了什么重要的事情,它就挑选一些记录下来,然后转交给我们。这时,大众媒体对一个问题的报道量越大,在我们的记忆中就变得越重要,我们在思考问题的时候,也就越容易首先想到这件事。这就是议程设置理论能够发挥作用的原因。 三、关于铺垫效果 麦库姆斯认为,大众媒体可以引导人们想什么问题。美国学者艾英戈则认为,不仅如此,大众媒体还能引导人们怎么想这些问题。 在对美国总统大选的研究中,艾英戈发现,美国人在评价一位总统候选人时,往往会凭借自己的第一感觉,也就是他们脑海中最重要的政治话题。当...